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读者对象为从事药理学、毒理学、药学、医学和生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300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155/R
邮发代号: 82-14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3002
- 国内刊号:11-1155/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期刊收录:医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读者对象为从事药理学、毒理学、药学、医学和生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1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为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 理学会和中国毒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军事医学科学 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本刊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药理学与毒理学各分支 学科的研究论著、专题评述、综述、短讯和新技术方法的创建等。
2 来稿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英文来稿优先处理,稿酬优厚),基本 按照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 )制定的 《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 Uniform requirements for manuscripts submitted to biomedical journals. Ann Intern Med , 1997, 126 (1):36-47 〕的 格式撰写。文章应论点明确 , 逻辑严密 , 层次分明 , 数据可靠, 文字精炼。论文全文(包括正文 、图表、关键词、参考文献、英文和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 8000 字(中文)或 20 000 印刷符号( 英文)。短讯只报道实验结果,一般不超过 500 字。
3 文稿请用宋体小四号字 1.5 倍行距排版 , Word 格式。来稿须达 到清稿要求。勿用非规范字。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格。需排斜体字的外文直接排为斜体或加下划线, 如:拉丁字〔如属名,种加词和种下加词 Crotalaria medicaginea Lamk. var. iuxurians (Benth.) Baker 〕、物理量 ( 如速度 v ,质量 m) 、旋光性、构型和标明取 代位的化学元素符号(如 l , d , cis , N , O 等)、基因名称及一些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 x , t 检验,概率 P )。
4 题名 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 不超过 30 字,不用副标题。中、英文题名一致。
5 作者 作者应为能解答文章有关问题者。英文稿中,中国作者姓名 用汉语拼音 ( 如 : YANG Guang-hui, LI Gang)。
6 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下面写工作单位、省、市和邮政编码。作者单 位署名应使用全称,并具体到科室。作者不是同一工作单位时,在作者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单位前均加 “ 1 ”“ 2 ”等标明。
7 摘要 来稿须同时附中、英文摘要, 一般不超过500字或2500印刷 符号,按结构式摘要格式书写,标明目的、方法、结果 ( 给出主要数据,不能只用结论性语言 ) 和 结论。英文摘要内容可以比中文摘要详细些。
8 关键词 设 3 ~ 8 个,置摘要之后,之间用分号(;)。尽可能 与最新的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MeSH) in Index Medicus 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编《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相一致,中译名尚可参阅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主编的《汉 语主题词表》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如《医学名词》、《生物化学名词》等。
9 脚注 置首页底,注明该文获得课题基金来源和编号;作者简介内 容主要包括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通讯作者姓名、电话及 E-mail 地址。
10 引言 介绍立题的依据及实验基础,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 提出文章的研究目的,勿作文献综述。
11 药物、试剂、动物和主要仪器 写明来源及规格,动物体重用范 围表示。生物名应写明拉丁学名,以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造成混淆。药名尽量与国际通用名称一致 ,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N) , 参照卫生部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如欲在文中使用英文缩写的词,第一 次出现时应给出中、英文全称和英文缩写。如是新药,首次出现时须写明化学名及结构式,注意命名 原则。非正式产品应给出药物纯度。对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语译名的术语,可使用原文或在译名后括 号中注明原文。主要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及产地、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 须描述工作原理。
12 中草药 实验药材如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应使用 药典规定的名称并给出拉丁名;未经药典收录的植物、动物应给出正确的分类学命名(拉丁名),指 明科属和取材部位,矿物应指明主含成分。所用药材均应给出产地(来源)、取样季节、鉴定人及其 所在单位、标本存放地以及其中农药残留量、重金属含量等,如果购自通过 GSP 认证的药店如同仁 堂药店等,则上述有关药材质量的指标可以不再提供,但需注明购自药店的名称;自行炮制的中药饮 片则需同时说明炮制方法和过程。中成药和复方应写出全部药物组成和配比,市售成药或保健品需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使用批准的药名并标明生产厂家和批号;民间验方或自拟方则需 同时说明详细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并提供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由药材或饮片制备的提取物或活性部 位应给出具体的制备工艺,如所用溶剂及其用量、提取时间、温度和次数等,其他处理过程亦应给出 准确描述;同时应给出收率(提取物或活性部位占生药的比率),并有内在质量控制方法,例如可给 出活性部位的有效成分或成分群、提取物的标志成分或成分群含量的均数及标准差,或者给出提取物 或活性部位的特征色谱图。粗制剂、水煎剂等无质控标准的研究论文一般不予刊用。
13 方法 常规的实验方法应引用文献并作必要的说明,尤其是改进 之处。未曾报道的方法应详述。
14 单位和符号 按国家规定的法定单位和代号书写。 如: 1 秒 1 s , 2 分钟 2 min , 3 小时 3 h , 4 天 4 d ,雌♀,雄♂,静脉注射 iv ,肌肉注射 im ,腹 腔注射 ip ,皮下注射 sc ,灌胃 ig ,口服 po ,脑室内注射 icv ,动脉注射 ia , 3 毫升 3 ml ,离心力 9000 × g ,压力 p ,半衰 期 t 1/2 ,概率 P ,常用对数 lg ,容量 V 。浓度单位为 mol · L -1 ,分子的单位前 可加词头,如 0.5 μ mol , 1.0 mmol · L -1,分母的单位前不用词头。压力单位用 Pa ,放射性活度单位用 Bq (1Ci = 37 GBq)。凡“原子量”“分子量”的名 词,均应换为“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具体数字后不必写单位 符号。
15 数字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实验应写出观察数( n ) 。结果通常应写出实测值,一般勿只用百分比。若用百分比,应说明以何为 100% 及其实测值。
16 有效数字 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任何一个 数据,只允许最后一位数为不定数。样本 x± s 的有效数字一般以 s 的 1/3 定位 数,例如 (4614.5 ± 420.7)g , s 的 1/3 达 100 多克,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 故应写 (4.6 ± 0.4)kg 。又如 (9.7 ± 0.24)cm , s 的 1/3 = 0.08 , 达小数点后第 2 位,故应写 (9.70 ± 0.24)cm 。抹尾数字,小于 5 舍,大于 5( 含 5 且 其后跟有并非全部为 0 数字时 ) 则进;如恰等于 5 ,则前一位数逢奇则进,逢偶(包括 0 )则舍 。
17 统计处理 平均数皆应写出标准差( s ),不用标准 误 ( s x ) 。应明确实验设计类型,统计学处理应写明所用统计方法、所使用的统计学软 件及检验水准,显著性检验结果以 * P <0.05 , ** P <0.01二档表示。
18 结果 结果的叙述应实事求是,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层次清楚 ,逻辑严谨,不应与讨论内容相混淆。若有图表,正文中必须简述插图的主要特征或表格的重要数据 ,不需复述全部数据。正文和图表的数据必须统一,准确,应着重总结重要的研究结果,对研究结果 应进行必要的统计学推断并报告相应的检验统计量和精确的 P 值。
19 图表 一律用英文表达;要求自明,对图表内各种缩写、符号、 给药剂量或浓度、途径、几种处理间的时间顺序、药物作用时间等进行说明。表列入正文,尽量用三 线表。插图可放在正文中或文后,在正文的相应位置写明图号,图题和图注。图标依次用○ , ● , △ , ▲ , □ , ■。图需附作图数据,直线应根据回归方程式绘制,曲线也应经曲线拟合,给出数 学方程。由几个照片组成的图,照片一律用英文字母顺序排序;显微镜病理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 大倍数 ( 如 HE × 400), 同时图注要对照片中的特征变化给予简洁的文字描述,照片中配以 箭头指示。
20 讨论 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着重讨论新的发现、对结果的分析 、实验不足之处、实验条件对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结果与他人结果之异同、偶然性、必然性和 下一步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避免赘述一般知识,重复结果中的内容和不成熟的推断。
21 致谢 限于对完成本论文有直接帮助和贡献者,应明确其工作和 贡献。致谢文字须经被致谢者同意。位置放在参考文献之前。
22 参考文献 按照文中首次出现的次序编号,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注 明,如 [ 1-2 ] 。勿引译文、文摘、转载、内部资料 ( 含非公开发行的会议论文集 ) 。“ 未发表的观察资料”、“个人通讯”和尚未被采用的稿件,可在文中用圆括号注明 ,不列为参考文献。已被采用而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参考文献,在该刊名后注明年份和“ 待发表”或“ in press ”。 引中文期刊(书籍)文献时,请全部用英文著录,在 括号中注明所引用的中文期刊(书籍)名。 作者 6 人以内全部列出,超过 6 人时,后加“等 ”或“ et al ”。作者姓名写法为姓前名后,名用缩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影响因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发文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总被引频次
-
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K-2细胞纤连蛋白和胶原I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曲格列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外基质纤连蛋白和胶原I型的影响,探讨曲格列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潜在作用.方法将曲格列酮0,0.25,0.5,1,2.5,5和10μmol·L-1预处理HK-2细胞2h,随后加入TGF-β15mg·L-1作用24h,利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检测曲格列酮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曲格列酮0,1,2.5,......
作者:许斌 刊期: 2010- 03
-
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提高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功效
目的研究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的抗血管新生和抗肿瘤效果.方法血管样管腔形成实验用来测定体外血管新生程度.通过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检测体内血管新生程度.小鼠接种Lewis肺癌细胞,治疗12d后测量肿瘤重量.结果内皮抑制素在体外抑制了管腔形成数(抑制率33.5%),在体内减少了血红蛋白含量(抑制率38.8%);然而在这两个实验中,内皮抑制素与巴马司他合用与单用内皮抑制素相比均显著提高了抑制率(P......
作者:欣坚;马小超;邓辉;张婷;屠曾宏 刊期: 2003- 05
-
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自1982年第一届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国际免疫学研究在天然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识别、免疫应答的调控和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等免疫学基础科学问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与此同时,我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在免疫学基础科学问题、前沿交叉热点领域以及重大疾病炎症免疫学机制与防治药物等方面,正从“跟跑”迈向“并跑”并走向部分领域的“领跑”。......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16- 12
-
5-羟色胺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
目的了解5-羟色胺(5-HT)对去甲肾上腺素(NE)所致心肌肥厚有何影响.方法大鼠分别ip5-HT2mgkg-1,NE2mg*kg-1或NE2mg*kg-1+5-HT2mg*kg-1.每日2次,连续给药15d,d16麻醉,颈动脉插管,观察累积iv不同剂量5-HT对平均动脉压和心电图的影响,之后处死大鼠,观察心重与体重之比.结果累积iv5-HT,NE组和NE+5-HT组大鼠血压明显升高,诱发室速和室......
作者:招明高;张延凤;张晓楠;梅其炳;赵德化 刊期: 2002- 02
-
稳定表达大麻受体2的CHO细胞株的构建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表达人重组大麻受体2(CB2)的中国仓鼠卵巢(CHO-K1)细胞株,为体外高通量筛选CB2激动剂和拮抗剂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cDNA3.1(+)-CB2转染入CHO-K1细胞中,然后用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液进行筛选,挑取耐药克隆;培养并收集耐药克隆细胞,用RT-PCR方法做进一步筛选;序列测定鉴定整合基因的序列;筛选的阳性克隆用放射性配体-受体结合......
作者:李素燕;颜玲娣;徐波;宫泽辉 刊期: 2009- 02
-
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研究进展
作为一类经典镇痛药物,阿片类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已有大量研究阐述了阿片受体的功能,除调节疼痛、依赖和情绪外,阿片受体还介导多种生理效应,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及病理活动.已发现4种主要的阿片受体亚型(μ,δ,κ和ORL1),它们在作用特点和脑区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这决定了其所介导生物效应的不同.基于阿片受体不同亚型功能的差异,开发相应特异性靶向药物已成为药物研发的新方向.本文综述了基于阿片受体亚型的药物......
作者:张晓琳;雍政;苏瑞斌 刊期: 2017- 04
-
阿柔比星与米托蒽醌联合应用对HeLa细胞凋亡及拓扑异构酶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催化抑制剂阿柔比星(ACR)对TopoⅡ毒性抑制剂米托蒽醌(MIT)杀伤HeLa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方法检测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检测药物对DNA链断裂的影响;双荧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TopoⅡ表达变化.结果MTT法检测表明,ACR能够减低MIT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显示,M......
作者:韩硕;张会军;阴梅云;郑力芬;阎蕴力 刊期: 2004- 02
-
JNK通路参与曲古抑菌素A诱导的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JNK通路在曲古抑菌素A(TSA)诱导人胰腺癌PANC-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激活情况,并探讨其机制.方法PANC-1细胞经TSA1.0μmol·L-1与JNK抑制剂(SP600125)20μmol·L-1单独或联合处理24h后,分别用CCK-8法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对PANC-1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凋亡的作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Jun,c-fos,Elk1,bax和bcl-2......
作者:王本泉;张玲;黄雪;陈宗静;白永恒;吴存造;周蒙滔;陈必成 刊期: 2013- 05
-
基于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评价黄芩苷的胚胎毒性
目的应用胚胎干细胞实验模型体系评价黄芩苷的胚胎毒性.方法分别将胚胎干细胞D3和胚胎成纤维细胞(BALB/c3T3)与黄芩苷20,40,60,80和100mg·L-1共培养,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分别计算黄芩苷对胚胎干细胞D3和3T3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D3)和IC50(3T3).利用悬滴-悬浮-贴壁方法,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特异表达肌球蛋白重链......
作者:张崴;宋殿荣;王雅楠;朱泽 刊期: 2012- 06
-
双黄连注射液对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SHLI)对Ⅰ型超敏反应性炎症的作用.方法以抗虾原肌球蛋白(ST)多抗血清致敏大鼠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RBL-2H3,次日加入SHLI0.5%~2.0%孵育30min,再以ST攻击诱导其脱颗粒,荧光法检测上清β-氨基己糖苷酶含量;以佛波酯(PMA)/A23187刺激人外周血嗜碱性白血病细胞KU812,用ELISA测定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
作者:方蕾;费巧玲;侯睿;高源;韩宜芯;齐睿娟;蔡润兰;周鸿;齐云 刊期: 2018- 08
动态资讯More >
- 1 小补心汤总黄酮对强迫游泳和获得性无助模型动物的抗抑郁作用
- 2 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苯乙氨基)丙烷盐酸盐对大鼠膀胱内压及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 3 阿奇霉素与生脉注射液合用致豚鼠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制
- 4 与学会共同成长
- 5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在神经元的生长锥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6 骨桥蛋白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被动吸烟大鼠骨组织的影响
- 7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8 利用化学蛋白组学方法分析小鼠肝中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质
- 9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 10 依布硒的药理作用及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 11 槲皮素对大剂量X线暴露所致PC12细胞氧化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 12 长链非编码RNA在毒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 13 雷公藤红素药理作用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
- 14 白藜芦醇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Z凋亡的线粒体机制
- 15 缓释型顺铂瘤内治疗大鼠C6胶质瘤的药代动力学
- 16 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实验条件的优化
- 17 δ阿片受体激活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 18 幼年家兔口服苯妥英锌7个月的小脑生长发育
- 19 苯扎贝特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心肌肥厚作用及可能机制
- 20 茶多酚锰络合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差异蛋白质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