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读者对象为从事药理学、毒理学、药学、医学和生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300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155/R
邮发代号: 82-14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3002
- 国内刊号:11-1155/R
- 出版周期:月刊
-
中药配伍禁忌复杂毒效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思路与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和科学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入,中药的合理应用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以“十八反”为代表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逐渐深入,对中药配伍禁忌物质基础的认知达到新的水平。本文基于中医配伍理论体系中的代表性禁忌配伍药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毒效生物学评价相关联、配伍毒性效应物质相兼顾、体外-体内药物相互作用评价相结合和药味配伍-成分协同分层次递进研究等中药配伍禁忌复......
作者:唐于平;沈娟;陶伟伟;尚尔鑫;华永庆;郭建明;宿树兰;钱大玮;范欣生;段金廒 刊期: 2015- 06
-
孕烷X受体对细胞色素P450 CYP3A基因表达的调控在中药配伍禁忌及中药毒性早期预测中的应用
中药配伍禁忌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本质的具体体现,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毒性早期预测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早期获得药物可能的毒性反应数据,建立一种简单、可靠地中药配伍禁忌和中药毒性早期预测方法,是当今毒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孕烷X受体(PX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大量临床药物作为其配体或激活剂通过激活PXR而诱导细胞色素P450CYP3A(CYP3A)基因表达。联合用......
作者:李晗;王宇光;高月 刊期: 2015- 06
-
基于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的“十八反”中药配伍禁忌毒性表征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鉴于目前中药毒性研究主要存在的体外评价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机体状态、传统的检查方法对毒性早期评价不敏感和毒性评价指标不能综合判断中药配伍是否致毒、增毒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筛选-验证及优化-应用”的中药靶器官毒性早期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代谢动态指纹谱对靶器官毒性整体早期评价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优化和验证、生物学意义的阐释以及在中药配伍禁忌中的应用等研究内容,试图寻找敏感的、先于......
作者:李遇伯;局亮;邓皓月;张振珠;王磊;侯治国;尹佳;张艳军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牵拉对毒蕈碱受体和5-羟色胺受体介导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 2 普伐他汀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 3 中药配伍禁忌复杂毒效物质相互作用研究思路与方法
- 4 吡咯类新衍生物在大鼠胸主动脉的钙拮抗作用
- 5 欢迎订阅2015年?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6 腺苷A1受体参与兔脊髓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
- 7 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继发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 8 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下调大鼠海马PI3K/Akt/p70S6K信号传导通路
- 9 γ-分泌酶的空间结构及调节剂的研究进展
- 10 新型化合物乙酰四氢小檗红碱的受体结合及抗焦虑效应
- 11 Kv1.5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的研究进展
- 12 幼年注射氟西汀诱导制备成年ICR小鼠抑郁模型
- 13 丹皮酚体外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14 辛伐他汀对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表达的影响
- 15 骨桥蛋白基因反义寡核苷酸对被动吸烟大鼠骨组织的影响
- 16 Triton损伤成年大鼠嗅上皮对嗅球钙结合蛋白-D和小白蛋白表达的影响
- 17 我国治疗药物监测发展及展望
- 18 槲皮素对模拟微重力下心肌细胞一氧化氮途径的作用
- 19 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一般毒理、毒代、临检和病理)
- 20 圣·约翰草提取物片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恐惧和焦虑行为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