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实验药理学与实验毒理学方面的研究论著、简报、短讯、专题述评和短篇综述。读者对象为从事药理学、毒理学、药学、医学和生物基础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0-300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1155/R
邮发代号: 82-140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2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主管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0-3002
- 国内刊号:11-1155/R
- 出版周期:月刊
-
维药异叶青兰总黄酮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目的研究维药异叶青兰总黄酮(TFDH)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与TFDH10,25和50μmol·L-1孵育30min后,加入NE2μmol·L-1共培养48h.CCK-8法观察心肌细胞存活率;RT-PCR法检测心肌肥大基因心房利钠肽(ANP)和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mRNA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法检测心肌细胞的表面......
作者:蒋红;何雯;张晨 刊期: 2017- 09
-
苦参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线粒体损伤机制
目的研究苦参碱(MT)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2,4和8mmol·L-1分别作用PC12细胞8,16,24和48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PC12细胞经上述浓度的MT作用24h后,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羟胺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分别检测PC12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
作者:沈芳;梁培;陆红 刊期: 2017- 09
-
丹参酮Ⅰ、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
目的研究丹参酮Ⅰ(TanⅠ)、二甲双胍(Met)和阿司匹林(Asp)联合应用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小鼠右前腋下sc接种B16F10细胞制备黑素瘤模型.根据体质量分为8组,即模型组、TanⅠ组(20mg·kg-1,ip)、Asp组(210mg·kg-1,饮用)、Met组(70mg·kg-1,饮用)、Asp+Met组、TanⅠ+Asp组、TanⅠ+Met组和TanⅠ+......
作者:赵亚宁;薛冰华;秦亚茹;吴祖泽;段海峰 刊期: 2017- 09
-
血脑屏障渗透性改变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BBB)稳态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病、脊髓侧索硬化病、癫痫、卒中和神经胶质瘤等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均能观察到BBB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BB中的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限制了内外源性化合物的转运,使药物投递至中枢神经系统极其困难.本文综述了脑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周细胞和基膜的形态和功能改变,连接蛋白和转运体的......
作者:朱安;王旗 刊期: 2017- 09
-
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多柔比星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抗肿瘤药物,但其心脏毒性是限制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柔比星致心脏毒性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认为与活性氧增加、线粒体损伤和细胞凋亡等机制相关.细胞自噬是一类依赖于溶酶体的蛋白质降解途径.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的作用.......
作者:张升;杨林;由振强;辛艳飞 刊期: 2017- 09
-
主动脉结合性质导致药物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有些药物具有主动脉结合性质,如肼屈嗪、咪唑、莫唑胺、罗非昔布、AZD5248和ZD4407.本文对其破坏弹性蛋白正常形成的主动脉结合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14C]标记化合物定量分析、全身定量自显影研究、体外苯甲醛、丙醛结合模拟分析及体外[14C]标记化合物竞争性结合分析等主动脉结合的体内外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提示具有主动脉结合性质的药物具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副作用,应受到药物研发工作者的普遍关注......
作者:冉兆晋;柴宝山 刊期: 2017- 09
-
溃疡性结肠炎内源性代谢物和肠道菌群变化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炎症,是目前难治性疾病之一.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分析技术在UC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着重综述UC中机体氨基酸、能量代谢和脂质代谢相关物质的异常变化,肠道内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细菌的改变以及短链脂肪酸、色氨酸和肠道菌群的共变化的新研究进展.本综述为深入探讨基于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主要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基础,为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药......
作者:李云;戴岳;夏玉凤 刊期: 2017- 09
-
药源性线粒体毒性研究进展
线粒体在能量产生、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维持内稳态、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方面具有重要功能.线粒体基因突变导致多种疾病,线粒体功能障碍亦导致多种慢性疾病,提示线粒体功能对于人类健康至关重要.有些常用药物可损害线粒体功能,导致药物副作用的产生.药物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包括线粒体DNA损伤、线粒体呼吸作用受损、活性氧产生增加和线粒体通透性改变等.本文基于实验和临床研究数据,综述常用的镇痛、抗癌和降血脂等药物对......
作者:凌嘉伟;丁嘉欣;陈曦;姜昊玮;江振洲;王涛;张陆勇 刊期: 2017- 09
-
有机氯杀虫剂致脂肪酸和胆汁酸代谢异常的研究进展
有机氯杀虫剂(OCP)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被人体吸收后可在体内累积数年并危及健康.OCP与多种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有关.体内、外研究发现,OCP暴露可增加脂肪酸合成,并因损伤肝线粒体结构功能而影响脂肪酸β-氧化.另外,OCP可通过影响小鼠肠道菌群促进次级胆汁酸形成,降低肠道对胆汁酸重吸收,进而促进肝代偿性胆汁酸合成.本文对OCP导致脂肪酸和胆汁酸代谢异常的机制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倩;邵文涛;顾爱华;蒋兆彦 刊期: 2017- 09
-
中药草豆蔻抗肿瘤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草豆蔻为姜科山姜属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主要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转移、调节能量代谢及抗炎作用等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中药草豆蔻主要抗肿瘤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中药草豆蔻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抗肿瘤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萍;石海莲;吴晓俊 刊期: 2017- 09
动态资讯
- 1 苦参碱体外对人髓母细胞瘤 D341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作用
- 2 吡唑啉酮衍生物镉(Ⅱ)配合物体内外对黑素瘤B16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 3 岩黄连总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改善作用
- 4 D-半乳糖和三氯化铝诱导小鼠产生类阿尔茨海默病变
- 5 七叶皂苷肾细胞毒性及抗氧化剂的拮抗作用
- 6 抗结核病新药作用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7 二苯乙烯苷对C反应蛋白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明胶酶A和B表达的影响
- 8 肿瘤代谢靶点用于癌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 9 小补心汤总黄酮提取物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的抗抑郁作用
- 10 盐酸阿姆西汀对行为绝望模型和单胺递质耗竭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
- 11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
- 12 知母总皂苷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 斑马鱼胚胎在肾毒性损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14 肿瘤干细胞理论及肿瘤干细胞分离和鉴定研究进展
- 15 四逆散冻干粉改善睡眠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 16 环维黄杨星D对大鼠心脏功能及血压的作用
- 17 不同发育期大鼠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3A亚基的表达及其抗缺血缺氧能力
- 18 p21活化蛋白激酶与心血管疾病:从病理生理学到药物发现
- 19 游离脂肪酸对肝细胞L02的脂毒性及氧化应激机制
- 20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